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局长期处于动荡之中,这给国内的百姓造成了极深的苦难。
不过即使在这样恶劣的历史背景之下,中国思想文化界中还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斗士,他们的理论和精神直到今天也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闻一多雕像
民盟领导人闻一多先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他积极从事社会活动,致力于为国家带来和平,在百姓心中有着极高的声望。然而国民党当局认为闻一多先生所在的民盟与共产党交往甚密,因此制定了残忍的暗杀名单,闻一多先生也随之遇难。
不过闻一多先生死后,该事件所引发的舆论风波却让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焦头烂额,还让他们建立的所谓“司法体系”彻底变成了笑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闻一多先生画像
# 一、闻一多之死
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便始终在探寻建立民主共和体制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阶层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成立了无数民主党派,希望为国家的强盛尽一份力。
不过无论是北洋政府中的军阀还是后来的蒋介石统治集团,都不愿意将手中掌握的权力分享给别人,这让民主党派的生存和发展遭受了严峻的考验,不少进步人士也惨遭迫害。
民国时期的民主党派人士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政治进入新局面,全国人民都在期盼着和平年代的到来。
但是蒋介石集团虽然嘴上答应建立多党派宪政体制,但是实际上却打着内战的主意。那时国共两党军队之间的摩擦不断,这让中华大地的上空阴云密布。
这样的情况让包括闻一多先生在内的进步人士们深感失望,他们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活动,期望能够让百姓们和自己一同向国民党当局施压。
在1946年1月时,美国特使马歇尔来到中国,和国共两党以及民盟等民主党派的代表会面,敦促中国建立全新的民主政府。
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改组新政府的决议,这让民主党派人士看到了曙光。
马歇尔与蒋介石夫妇
然而会议结束之后,国民党人士依然没有丝毫动静,人们很快就看出来这所谓的决议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对此十分不满,他们走上昆明街头发表演讲,在当时的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他们的这些行为对蒋介石政府造成了一定震动,于是昆明当局官员为了稳定局势,制定出了一份暗杀名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便是最前面的两个人。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先生在外出时便遭遇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这件事在昆明城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不少人在事发之后都赶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家里,他们告诉闻一多先生,说他的名字有可能也在那份暗杀名单上,并劝他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千万不要出门。
李公朴先生
不过闻一多先生表示如果自己被敌人的枪声吓倒的话,又有谁会相信他们的理论和主义呢?
为此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出门参加了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并发表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演讲:
>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在追悼会结束之后,闻一多先生在回家的途中果然遭遇了国民党特务的阻截,最终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中枪身亡,他的长子闻立鹤为了保护父亲也身受重伤。
闻一多
# 二、焦头烂额的蒋介石
在惨案发生之后,昆明城瞬间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街头巷尾谈论着闻一多之死。
那时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正准备启程返回北京,他们在候机的时候也听说了这件事情,立即在机场写下联名信递到南京政府,希望蒋介石政府能够给全天下的爱国人士一个交代。
不过当时蒋介石其实并不在南京,他正和夫人一起在庐山避暑度假。
在得知闻一多之死以及引发的社会争论后,蒋介石顿时大发雷霆,并立即要求手下人彻查此事。
蒋介石在庐山的住所
如果你觉得这是蒋介石对闻一多先生的死感到惋惜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蒋介石只是担心这件事会让自己失去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
这些人虽然没有太大的实权,却有着不俗的社会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是十分看重这批所谓精英阶层的,如果自己不能稳住他们,那么美国政府对于民国政府的支持态度就有可能发生变化,而这有可能会让美国的军事援助项目出现问题,这对于准备发动内战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蒋介石的估计也没有错,很快美国特使马歇尔和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便先后找到了他,让他务必要找出闻一多案的真凶,否则美国国内舆论恐对他不利。
蒋介石也知道这件事的利害关系,于是他便任命刚刚上任全国警察署署长的唐纵前往昆明查办此案。
警察署署长唐纵
按理说唐纵在接到命令后应该立即动身前往昆明,但是他却反常地先到贵州待了一段时间。
因为当时的种种证据已经将嫌疑指向了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霍揆彰。此人不但掌握着一大批军警特务,而且不久前还向南京政府递交过一份暗杀名单。
不过在唐纵动身之前,霍揆彰的上司陈诚就找到过他,并再三强调这一谋杀案和霍揆彰无关。
他的反复施压让唐纵明白这起案件不仅仅是一个司法问题,其背后还有着可怕的政治博弈。
于是他找来了军统高层沈醉,问他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沈醉说这个问题很好办,只要唐纵先“找到”两名嫌疑人,然后把他们带去昆明认罪,在审问的时候让他们承认是自己杀了闻一多,而且还和共产党有联系。
这样不但可以保住霍揆彰,更可以破坏共产党的政治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军统头目沈醉
然而就在两人商议的时候,昆明那边却传来了消息,说云南方面的军统组织已经捉住了部分凶手,他们都是霍揆彰的下属,并且也交代了犯罪经过。
# 三、民国司法的悲哀
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唐纵立即赶到了昆明,在了解了情况之后他也知道霍揆彰和闻一多之死一定脱不了干系,不过他和霍揆彰既是同乡,又是黄埔的同学。
他还是不愿意将霍揆彰牵扯进来。
而此时霍揆彰也没有闲着,这位幕后黑手竟然也在忙着“捉拿凶手”,他出动了不少人手后得到了所谓的线索,并借此推断害死闻一多的乃是云南地方将领,有着“云南王”之称的龙云。
元凶霍揆彰
龙云听说这件事之后大为光火,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霍揆彰污蔑自己,并声称比起自己霍揆彰显然嫌疑更大。
案子还没破,国民党的高官倒是撕扯在了一起,这让国民党的法治体系成了一个笑话。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推出两名宪兵,让他们承认杀害了闻一多和李公朴,两人的作案动机则是因为听到了闻李二人的演讲后觉得这侮辱了政府和总统,才犯下了“激情杀人”的罪行。
不过在庭审时两人的供词漏洞百出,许多细节都和当时的情况对不上,再加上这个动机也十分令人疑惑,因此在审判结束后社会各界都对这一结果提出了质疑,并要求蒋介石派人重新调查此案。
民国时期的法院判决书
无奈之下蒋介石又派出了顾祝同等高级官员到昆明调查这件人人知道真相的悬案,而所谓的调查其实更像是国民政府内部各方势力的博弈,和事件的真相以及司法程序没有任何关系。
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后来国民政府还是不得不将真凶霍揆彰拖上前台,而真正参与凶杀案的两名特务也站上了被告席。在审判后这两个特务被判处了死刑,而罗列暗杀名单,下达刺杀命令的霍揆彰则仅仅因为“管控不力”被剥夺了职位。
国民党政府认为这样一定可以平息众怒,重新将知识分子拉到自己身边。然而在之前的调查过程中,国民党政府的丑恶嘴脸和地下的工作效率已经暴露无遗,这些知识分子也明白国民党的任何表态都只是嘴上功夫,根本不值得信任。
因此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这些知识分子大面积倒向了共产党一方,对战争进程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闻一多塑像
更关键的是,在案件的整个调查过程中,国民党从上到下都十分漠视法律的尊严,这和他们鼓吹的法治社会截然不同,本应根据证据确定的案件审理最终竟演变成了一场政治博弈,这让全国百姓寒了心。
因此有人说闻一多一案后,民国的法治体系其实已经死去了。这句话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 *
注:
本文关于闻一多之死案的相关内容,参考自《闻一多案:民国司法之死》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鸿儒说史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