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书话:厦大两个101历史隐秘

我的父亲母亲都在厦门大学教书,教了一辈子的书。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在厦大校园里晃荡,并一路走来:厦大托儿所、厦大幼儿园、厦门演武小学、厦门双十中学……文革耽误

郑启五书话:厦大两个101历史隐秘

我的父亲母亲都在厦门大学教书,教了一辈子的书。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在厦大校园里晃荡,并一路走来:厦大托儿所、厦大幼儿园、厦门演武小学、厦门双十中学……

文革耽误了十年,1977年我以25岁高龄考入厦大,毕业后也成了厦大教书匠,俨然与父母亲前行在同一个方阵里……

父母在,不远游,同在一校,有些厦大资源我就与父母亲共享,比如厦门大学的信箱,父母的号码是101号,可别小看这个巴掌大的小方格,书信年代有都少亲情和隐私都依靠它的周转啊。百年厦大从创办伊始就设立了自取邮件的信箱,据说还被鲁迅先生诟病过,但诟病归诟病,“厦大信箱”依旧我行我素到如今!

大概是在王亚南校长开始执掌厦门大学的1950年,厦大信箱给每户厦大人分配一个号码,我的父母亲是101号,刚开始自然是父母专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成我与父母一起用,记得1978年的春天,“厦门大学101信箱”收转了一封改变我命运的挂号信——我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随着时间的继续推移,父母亲在晚霞里渐行渐远,101信箱逐渐演绎成我个人的专用信箱……数码时代,网络铺天盖地,但传统的信箱依然恪尽职守,以不变应万变,承受着线下实体邮件的交接,封封件件不含糊!

除了信箱101,厦门大学还另有一个101与我家有点关联,那就是“集美楼”的101室。该楼是陈嘉庚1921年创建厦门大学而兴建的群贤楼群之一座,如今全楼都已经辟为纪念馆,楼上全部归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纪念馆”;楼下原来是中文系的办公室和资料阅览室,后来成为公共大教室,到了2016年厦大校庆95周年时则辟为“现代文学展览馆”,与楼上的鲁迅馆上下呼应……

郑启五书话:厦大两个101历史隐秘

集美楼101室是该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内容为“厦门大学与现代文学”,展出的大咖不仅有鲁迅和林语堂,还有许多与厦大关系更为密切的文学人物,如施蛰存、王梦鸥、林庚、洪深、姚一苇、徐霞村、林疑今、郑朝宗、余光中、丁玲、郑贞文、刘再复、陈慧瑛、南帆、北村等等。我的父亲郑道传和母亲陈兆璋作为厦大长汀时期的文学青年也有事迹与历史照片入展,成为展厅里百年厦大一对永远的文学青年!

101哟101,厦门大学的101,我魂牵梦萦的101……

郑启五书话:厦大两个101历史隐秘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