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文王姬昌九死一生回到西岐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与灭商大计。他广积钱粮,不断扩充西岐的地盘,广纳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西岐有了跟商朝一决高下的资本,但天不遂人愿。没想到,文王姬昌他却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乘龙御天了。
武王伐纣(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王去世后,他的次子姬发继位,称武王。武王他继续坚守着文王的遗志,誓要灭商。因此武王此文王更加的尊重人才,更加的礼贤下士,更加的低调,不断的扩充地盘,整合有利资源。把个西岐治理的是井然有序,钱粮堆积如山。终于,武王鼓起了勇气,想要与商朝决一死战了。虽说此时的商朝政治腐败,大失民心,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批骆驼还没有完全死透。这可急坏了武王,他是真的想去直接把商朝给秒杀,但好歹人家商朝也建立了四百多年了,岂是一般人能够撼动得了的。这把武王可给愁坏了,差点没有憋出内伤来!
终于武王想出了一个主意,他通知了当时的各个地方的大佬,当时叫诸侯。说是于某年某月某日想会盟于孟津,商讨灭商大计。这一通通知,既试探了自己是不是人心所向,也为以后的灭商大计做好了铺垫。终于,某年某月某日,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士气高昂,各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武王一看,看来寡人还是有点威望的,这全天下的诸侯都听从寡人的号召来孟津会盟了。看来,这人心寡人是拿下了啊。按照一般人的思维,那此时便会振臂高呼,细数商朝的十大罪状,然后挥师灭商。但武王他不是一般人啊。他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去振臂高呼,去细数商朝十大罪状,更没有挥师灭商。而是找他的相父姜子牙算了一卦,说是商朝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这是天定的。然后就返回西岐了,在孟津留下了风中凌乱的八百诸侯。
武王的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返回西岐呢?因为这是一次试探,他想试试自己要灭商到底是不是人心所向的,他试出来了,灭商是人心所向的。同时也是给外界一个信号,为以后的灭商大计做好铺垫,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有这个想法,不至于以后真正灭商时太突然让人接受不了。还有就是迷惑商朝,让商朝的统治者误认为自己没有灭商的实力,是的啊!如果你有这个实力,为什么都集齐了八百诸侯还没有打过来,这无非就是脑残或者没有实力的表现。这样给商朝一个没有实力的信号,让商朝的统治者更加的骄傲自满,更加的肆无忌惮。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充足的准备灭商的时间。
终于,武王的计谋奏效了,商朝的君臣更加的腐败,更加的荒淫无道,更加的肆无忌惮。武王想要的终于来临了,振臂一挥,再次会盟诸侯,直接把商朝灭杀了,而且自己付出了极小的代价。这就是武王,厉害吧。这里面的智慧,你品,你细品!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