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城东相门葑门外,有一块地名字叫庄先湾,这名字其实是讹称而来的。原本这一块地附近是一个靠近护城河边的大港湾,周围都是农田。正好几家农户都姓张,于是这一块就被称为是“张家湾”、“张姓湾”。后因其北部有一片地名字叫后庄,这片地逐步逐步就被称作是“庄心湾”、“新庄湾”。新中国成立后在确定路名时命名为了“庄先湾”。
旧时,这一带非常的冷清,除了农田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在清末,太平天国占领苏州,清军在苏州诱降太平军守军三万人,有一种说法是把这些太平军在双塔集中杀戮,连血都渗到了地下三尺。这么多积尸难以处理,就集中把他们堆放到了葑门水关外,也就是包括如今庄先湾这一片区域。不仅仅是太平军在此,庄先湾一带还有许多坟冢区。北部有一青石雕作的石幢,俗称“师姑坟”;南部有黄石单层石塔,“普同塔”,上面刻着“西方同登”、“雍正九年”字样。曾经的庄先湾可谓是一片肃杀之气。
1940年,无锡人姚锡鳞看到庄先湾空荡荡,和他的产业哺坊似乎能联系起来。于是用极低的价格买下来了这片死鬼留恋、活人回避的地方,开工规划建设他的家禽农场。在他来到之后,这里似乎又出现了生机:北京鸭、高邮鸭、太湖鹅、洋火鸡……各种家禽在这里繁衍生息。姚锡鳞致力于搜集各种家禽名种,到1945年,这里是公认的全国第一家禽场。许多高校农业师生来庄先湾学习;前来采购家禽的商人络绎不绝。为了提高产量,姚锡鳞还自学发明了“炭电两用孵卵机”,每台机器可以孵化1万枚鸡蛋,大大提高了产量。
1956年后,食品公司、化工厂、树脂厂纷纷在此建立,化工局学校、化学电源研究所等机构也陆续成立,庄先湾又重新迎来热闹的环境。
如今,当初的大部分工厂已不在,科学研究学校机构也合并成为苏州大学东校区的一部分。正因有了高校,让庄先湾附近成为大学生们居住、娱乐的地方。在后庄建有苏州大学的学生宿舍楼,也带动了附近商业的发展。前几年,这里还是苏州著名的夜间美食聚集地,每到夜幕降临,便人声鼎沸,到处弥漫着烧烤、饮料、麻辣烫的香味。由于油烟污染,后庄地区进行了整治。现在看不到小摊小贩的流动餐车了,但是人流却也没有消散。餐饮搬进了店铺中,有了固定的场所,依旧生意火爆。
新号“吴人云”,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谢谢支持~
责编:倌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