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c怎么样?

近期,长沙科技新城附近的用户,可能很难见到京东的快递小哥。他们的订单,很可能会由配送机器人进行配送。这款名为“超影800C”的配送机器人,来自于位于长沙的初创公司——长

近期,长沙科技新城附近的用户,可能很难见到京东的快递小哥。他们的订单,很可能会由配送机器人进行配送。

这款名为“超影800C”的配送机器人,来自于位于长沙的初创公司——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新公司(以下简称“行深智能”)。行深智能成立于2017年,由在无人驾驶车辆领域有30年研究和工程开发经验的国防科大背景团队创立,目前主要精力用于研发低速配送机器人相关技术和产品,提供物流最后5公里的整体解决方案。

研发配送机器人“超影800C”,与京东系统打通的「行深智能」试点无人配送流程

国内无人配送机器人领域的初创公司已有不少,此前我们就已经报道过智行者、长安等。与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行深智能的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性价比方面有优势,并已在公开道路场景里进行试运行;二是其产品已经与京东的订单、配送系统打通,从流程上开始试点无人配送。

具体来说,行深智能的配送机器人“超影800C”已经迭代到第三代,高1.6米,“车厢”内装有30个独立格口,最多可搭载200公斤货物,最高时速18KM/H ,能自主停靠配送点,并自动规避道路障碍。目前已经有20台在京东位于长沙科技新城的全球首个智能配送旗舰站运行。根据此前抖音上发布的视频,行深智能的第二代的配送机器人已在北京西二旗的街道上路,并自主通过了有红绿灯和行人的路口。

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与团队的经验密不可分。团队在无人驾驶车辆领域有30年研究和工程经验,2011年,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纪录。基于多年对无人驾驶前沿技术的研究,使得团队对车辆在复杂、恶劣环境下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自主控制等方面独具特色。

目前,“超影800C”采用了16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超声波等多传感器结合的方案,线控底盘为自主设计,整车成本有望做到20-30万元左右,已经接近一个快递员一年半左右的用工成本。成本中占比较高的激光雷达传感器随着国产方案的出现有望进一步降低;定制的车身随着产品销量增加也会进一步降低。此外,团队在多年的积累中,形成了产品从底盘、结构、硬件、软件的全栈设计能力,这也使得团队在研发及制造“超影800C”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研发配送机器人“超影800C”,与京东系统打通的「行深智能」试点无人配送流程

与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行深智能的另一大优势是目前已与京东的订单、仓储、配送系统打通,试点无人配送流程。

目前,约6台超影800C正在长沙园区进行试运行。用户在京东下单后,系统会挑选合适尺寸、合适区位的订单分配给无人配送车,工作人员将订单货物逐一装进独立箱柜后,设定相应路线,机器自动配送到指定楼下。期间,系统会给用户发送短信,与用户提示或者约定配送信息。用户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输入系统下发的验证码完成取货。

考虑到当前快递柜的存在,超影800C还在设计上实现车柜分离,方便直接对货柜进行整体更换,未来有望在社区楼下实现快递柜和配送机器人的快速打通。

据悉,目前京东已向行深智能采购56台配送机器人。第一步先以京东物流的长沙相关站点为依托开展小范围运营,从配送站到目的地的单程距离约为2.5公里,待运营成熟后,第二步将扩展至呼和浩特、天津等其他城市。

目前来看,与京东合作开始试点的行深智能很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先“上路”的无人配送车。对于无人驾驶来说,这也意味着数据积累方面的优势。业内共识的是,技术上,实际运营的数据不仅意味着有可能率先经历更多的Corner Case,也可以帮助公司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商业上,客户率先与供应商打通流程,也意味着很可能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当前,机器在实际配送的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优化,比如约定到几号楼,但机器与用户对默认到楼前还是楼后还时有分歧。团队也在针对这样的问题做优化。

据悉,行深智能目前明年有望获得万台级别的订单。

研发配送机器人“超影800C”,与京东系统打通的「行深智能」试点无人配送流程

无人配送车要大规模普及,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商业上机器要实现比人更高的价值。创始人安向京向36氪解释,目前产品设计为30个货位,40公里续航 , 1天可送6次货;当前一个快递员底薪工资要求送货70件/天,高绩效时可以做到100件/天,双11等极限条件下约200件/天。

根据第一财经《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的调研,中国快递员平均工资在6200元左右,反推企业在每一个快递员上的用工成本很可能在10万元左右。当前行深智能的机器约在20万元左右,未来还有望进一步降低,考虑到成本接近,且物流全程可实现信息化、未来招聘的难度、大量快递员的管理问题,客户也有可能接受。

根据京东2017年的财报,2014-2017年间,京东的仓储物流成本分别超80亿元、123亿元、185亿元、258亿元左右;而在2014年到2016年期间,京东物流的劳动力成本分别为41亿元、73亿元、108亿元左右,增长明显,在其物流仓储成本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而随着劳动力价格的继续提升,很可能进一步提高。外界普遍认为,此前京东物流一再上调运费,本质是无法控制成本的上升,因此利用机器代替部分人工,也被认为是控制成本的一种手段。这意味着,在跑通流程、财务模型后,京东有可能会进一步推广使用。

而如果将市场从京东放眼到整个物流行业。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18%,一般发达国家则将这一比例控制在8%左右,其中美国为8.2%,日本为8.5%,世界平均水平在11.7%,即中国的物流成本是在世界水平线之下的,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研发配送机器人“超影800C”,与京东系统打通的「行深智能」试点无人配送流程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