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年逾80岁的朱德,面对意大利记者的提问,他动情地说: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侍奉老母,在她离开人间时,我没有端一碗水给她喝。”
在场的人,听后无不动容落泪。
谁会想到,在抗战期间,那个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总司令,也有英雄落难的时候,兜里竟掏不出一分钱孝敬老母,还要写信给好友求助,直言“借钱不还”,这就是伟大的开国元勋朱德。
1886年12月1日,天蒙蒙亮,四川仪陇马鞍场一户佃农家里,朱家二媳妇钟氏就起床干活了。她在灶房里忙着给一家人做早饭。忽然一阵剧痛,她感觉自己要生了,来不及喊人,便倒在灶前的柴火堆上。
朱家老祖母、大儿媳刘氏听到动静,立即赶了过来,两人把钟氏扶进卧室。忙碌了一阵,一个幼小的生命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降临到人世间。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孩子以后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就是日后的朱德。
生完孩子的钟氏,没有休息,又回到灶房,开始了她一天的忙碌。
朱德的母亲出身贫苦人家,她身材高大强壮,虽没有读过书,但天生贤惠俭朴,宽厚仁慈。母亲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幼年的朱德。
他曾回忆道,母亲短褂和裤子上全是补丁,两只手浮显着粗粗的血管,面色黝黑,蓬蓬的头发上挽着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充满了贤惠和忧愁。她整天不停地料理家务,纺纱织布,下地干活,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朱德的母亲把精力都用在繁重的家务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幼年的朱德,离开母亲的怀抱后,便跟着哥哥姐姐在泥土里滚爬。只有在晚上,一群孩子才能围着母亲,听她唱山歌,讲故事,享受这其乐融融的穷人生活。
朱德的母亲没有打骂过孩子,也没有和任何人吵过架。省吃俭用的她,还时不时接济照顾下穷苦的乡亲,谁家有人生了病,谁家揭不开锅了,钟氏总会带着年幼的朱德前去看望,甚至送上一点粮食。朱德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待人的宽厚与仁慈。
1909年,已是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体育教师的朱德,决心投笔从戎,以身许国。他和好友一起,挎着一个包袱和一捆草鞋,徒步3000余里,历时70多天,来到了云南省会昆明报考军校。
在客栈里,朱德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报了平安,解释自己此次远行的真实目的。朱德在信里说,家里人指望自己支撑门户,当官挣钱,光耀门楣,大家的愿望是好的,但根本无法实现。眼看着国家就要亡了,救国要紧,没有国哪有家啊!所以现时无法顾家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有来日再报了。
1919年秋,担任滇军少将旅长兼泸州城防司令的朱德,终于有机会将全家10多口人接到泸州居住,这包括他的过继父母。
朱德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筵席,酒桌上他举起酒壶,情深意长地说:“爹,这是有几百年历史的泸州老窖特曲酒,今天给您老人家接风,儿子先敬您一杯。”
父亲朱世林呷了一口,憨厚地说:“是要比我们仪陇的苕干儿酒好些!”全家人都笑了,大家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快乐里。
到了晚上,朱德来到父母卧室,母亲钟氏依然闲不住,在灯下忙着做针线活。朱德望着母亲发白的双鬓、苍老的容颜、深刻的皱纹,他眼睛湿润了,哽咽着喊了一声“娘!……”
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儿,把儿子拉到跟前,仔细地端详着。
朱德难过地说:“娘,您老人家辛苦了大半辈子,衣服破了,儿子替您缝新的不就成了,何必半夜这样辛苦呢?”
母亲慈祥地看着朱德:“孩子,你真是长大了。你爹的内衣掉线了,我给缝一缝。娘年岁大了,瞌睡少,打发时间呗。”
“您老多了!”朱德悲伤地说。
母亲笑了:“我儿子都当旅长了,娘还不老?”
朱德将头埋在母亲的怀里,他想起了自己的艰辛童年,想起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此时,他的父亲已进入酣睡之中……
这一年,在与川东军阀的激战中,朱德入伍不久的弟弟朱代炳、朱代锟阵亡了。全家人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朱德更是悲痛欲绝,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年迈的父母。
1920年10月,郁郁寡欢的父母不忍在泸州这片地上睹物思人,执意要回仪陇老家。无奈之下,朱德只好送父母等人回老家,而过继父母则继续留下,在此安享晚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分手竟成永别。丧失两个儿子的父亲朱世林,因悲愤成疾,病故于返乡途中的重庆。后灵柩运回老家,朱德出资为父亲修建了墓地墓碑。而后的20多年里,戎马倥偬、日理万机的朱德再也没能和母亲见上一面。
这时的朱德,称得上是高官厚禄,每月领一千几百块大洋。节俭的他,不仅偿还了家里人欠下的所有债务,还为家人在马鞍场修建了一处宽敞的宅院。
1922年初,朱德履新,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两月后,又兼任云南省禁烟局会办。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朱德,却忽然迎来一个噩耗:养父朱世连病逝,朱德顿时泪流满面。
同年,云南政局发生重大震荡,看不到光明和希望的朱德,从此踏上了寻求革命真理的艰辛道路。
临走时,朱德将自己在水晶宫小梅园巷3号的居所及藏书,赠予讲武堂的同学李云鹄,并嘱托照管他的家眷。当年,朱德买下的这处居所名为“洁园”,建国后云南政府对“洁园”进行了修缮,将其拨给圆通小学作附属幼儿园,朱德得知情况后十分高兴。
离开旧军的朱德,没有了收入来源。靠着昔日老师和朋友的资助,终于完成了他的出国留学生涯。
全国抗战爆发后,已是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却过着清贫不堪、身无一文的生活。
自参加革命后,朱德一直没有机会回家乡去看望母亲,但他深深思念着母亲,总是找各种机会关心了解故乡的情况。
1937年11月,身处抗日前线的朱德,在战火中给四川南溪的前妻陈玉珍写了一封信,说家中破产,不成样子, “唯两老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
朱德请陈玉珍将南溪的书籍全部卖掉,产业卖掉一部分, “接济两母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
并再三嘱咐千万要办到。寥寥数语,充分反映出他此时的复杂心情。
至于前妻陈玉珍的生活,朱德则说:“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目。 家中支持多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
”信末,朱德不忘与她分享胜利的喜悦,将平型关大捷的好消息告诉了她。
为挽救民族危亡,朱德无暇顾及儿女情长。他对前妻说道:“我虽老已五十二岁,身体尚健, 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万望你们勿以护国军时代看我,亦不应以大革命时代看我。望你独立自主,绝不宜来前方,亦不应依赖我。专此布复。并望独立。”朱德的只言片语,充满了以身许国的悲情。
不久,外甥许明扬来到山西八路军总部,朱德终于知道家人的详细情况,朱家因他参加革命而受到迫害,生活举步维艰。唯一欣慰的是,生他养他的两位老母尚且健在,均已80高龄。
康克清得知朱家的困境后,充满关心和同情。自己和朱德除了身上的衣物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没有丝毫的积蓄。康克清向朱德建议:“能不能找人借点钱,以后再还他?”
“还?你以后拿什么去还?”康克清一下子被问住了。
“能不能找这么一个人,借了钱又不必还他?”康克清说出了连自己都不太相信的话。
朱德无奈地笑了笑,“咦,真有这么一个人,就请他帮忙吧!”他想到的人,便是他的幼年同学、泸州好友戴与龄。
戴与龄当年曾在朱德手下当过旅部军需处处长,如今在泸州开药店。想到这里,朱德兴奋地提起笔,给戴与龄写下短信:
> 与龄老弟:
>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随四十一军来晋……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廖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想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
> 此候
> 近安
> 朱德
> 十一月二十九日于晋洪洞战地
朱德对好友充满了信赖与厚望。戴与龄接信后,无比惊讶和感动,名震八方的八路军总司令竟如此两袖清风,连资助老母的钱也拿不出,这是多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戴与龄为好友的拳拳赤子之心感动不已,连忙想法筹足200元钱,送到朱德家中,帮助朱家度过了难关。
令人遗憾的是,1938年朱德的养母刘氏不幸离世,享年78岁,没来得及看到儿子革命成功的那天。
1943年,朱德接到老家侄儿的来信,信中说祖母年已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儿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看完信,朱德心情异常沉重。身为总司令的他,战事繁忙,哪有时间同母亲聊叙别后情景?
1944年春,朱德接到噩耗,生母于2月15日病逝。拿着家书,朱德半天没有说一句话,他的心碎了,陷入深深的沉思和自责。整整一个月,他没有刮胡子,周围的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大家都明白,他这是为了悼念慈爱的母亲。
党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朱德母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延安,蔡畅在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称赞朱德母亲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号召全体妇女学习她劳动终生和勤俭持家的精神。
4月10日,延安各界群众1000余人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送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在挽联中写道:“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无产阶级完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等同挽:“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朱德的心情是悲痛的,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融入笔端,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他说: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朱德说到了,也做到了。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