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深受民众敬仰的老红军,主动要求组织安排工作,却被抓捕判处枪决,他究竟做错了什么?从令人尊敬的革命先驱者,到人人唾弃的“叛徒”,曾洪易为何会自甘堕落?背叛组织后,曾洪易又为什么敢光明正大的现身?
1949年8月7日,江西省万安县获得了解放。回到家乡多年的曾洪易有意无意的透露出自己曾经是党员,当过红军从而获得了民众的尊重。因为其红军的身份被安排来迎接解放军,曾洪易在接手工作之后一直都表现得极其积极向上。因此没有任何人对曾洪易的身份产生过怀疑,在乡亲的支持鼓励之下,曾洪易还以红军党员的身份到县里想要谋求一份好工作。
曾洪易万万没想到的是,此举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曾洪易的消息被县领导上报给了上级,从而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将曾洪易抓捕,县领导以安排曾洪易到其他地区教俄语为理由,将其调往了吉安,最终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抓捕。
那么曾洪易究竟做错了什么呢?其实在身份上曾洪易并没有撒谎,他早些年确实是一名党员,并且在中央担任着重要职务,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错误的思想,中央在革命发展的道路上频繁受挫,曾洪易也因为其不坚定的意志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只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就让曾洪易从令人尊敬的革命先驱者,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叛徒”。
曾洪易出生在清朝末期的江西万安县,家境殷实又是书香门第,曾洪易的父母非常重视对于他的教育。在曾洪易的父母看来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光耀门楣就足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曾洪易一直按照父母所要求的那样,将读书摆放在第一位,后来他也如愿考上了南昌第一师范大学。
曾洪易前十几年的人生一直都走得顺风顺水,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他大概也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老师或者寻找一些其他的文职工作。然而1924年,年仅19岁的曾洪易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其一生的决定,自认为要活得轰轰烈烈的曾洪易选择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那个时候我国的形势非常严峻,年轻的革命先烈们正在摸索着属于我国的道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必定会遇见很多的难免困苦。从小就没有体会过风吹雨打的曾洪易,凭借着满腔热血冲动行事,却从来都没有想过在此期间他需要经历什么又需要付出些什么。
1925年,在我党的领导下,上海爆发了激烈的工人学生运动。租界内的英国人将枪口对准了参与到示威当中的民众,用非常残暴的方式镇压民意。不仅逮捕了上千名工人和学生,更是当场导致了几十人伤亡。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全球都掀起了一波革命浪潮,在南昌上学的曾洪易依然决然的参与到其中,在其策划和渲染之下,南昌学生纷纷参与其中声援上海。
曾洪易作为一个积极的先进份子,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青年团里担任着重要职务。虽然因为声援上海而被学校开除,让一向都是好学生的曾洪易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但他也因此而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曾洪易展现出来的积极思想以及出色的领导能力,都让中央对其非常的看好,出于人才的珍惜国家还特意将其送到莫斯科去学习深造。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也足以看出上级领导对曾洪易的重视。高层都希望曾洪易学成归来后能够更好的报效祖国,完全投身于改变国家命运的革命浪潮当中,曾洪易却没有向大众所期望的那样发展。4年后,曾洪易学成归来,在党内担任着重要职务。
当时从苏联归来的王明对苏联盲目崇拜,国内的发展完全照搬苏联,在亲近苏联上他展现出来了极大的诚意。然而这种思想却并不适合我国的发展,在国内实行的时候一度受阻。做事极端的王明就对那些反对他的政要人员进行打压。曾洪易出于对其个人崇拜,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但凡是王明交代下来的任务全都积极执行。
再加上从苏联归国之后,围绕在曾洪易身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夸奖,曾洪易被哄得找不到北,整个人都飘飘然,丝毫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碰巧的是王明就喜欢向曾洪易这种指哪打哪的人,曾洪易靠着听话而受到了重视,在工作上走的非常顺畅,一度成为了中央的代表。
曾洪易将溜须拍马那一套全都用在了王明身上,工作上完对王明言听计从,地方领导凡是和王明意见不和或者是站在独立立场上的人,全都被打成了反动派,不少人都被关起来,以至于军队的人数骤减,对战争的局面造成了很大影响。别看曾洪易博览群书,还出国深造过,但他是一个典型的“双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理论知识极其的丰富,却从来都没有实践过;曾洪易又不是一个善于变通之人,过于相信书本知识。曾洪易领导下的几次红军战争全都以失败告终。
这让一向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的曾洪易大受挫折,他不从自身来寻找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反而一直在为失败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将所有的原因全都归结于其他因素。长期以来下来,曾洪易的自尊心受挫,连带着对党的革命事业也产生了疑虑。
曾洪易开始怀疑选择的路是否正确,曾经坚定的决心也在一次次的失败当中被动摇。曾洪易还散播一些负面的言论动摇军心,在那段时间里曾洪易执行工作的地区闹得人心惶惶。上级领导的多次谈话和批评都未能成功的让曾洪易反思自己的行为,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敌人,贪生怕死的曾洪易只想着要逃跑。
曾洪易的所作所为彻底惹怒的上级领导,也因此受到了降级调任的处罚。从出生到走到革命道路,一直顺风顺水的曾洪易从来都没有遭受过如此大的挫折,高喊着革命的口号,但他从来都没有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也从来都不清楚前进的道路上需要面对着什么。到地方担任区委书记的曾洪易丝毫没有意思到自己的错误,在那么艰苦的时刻,他还以为自己生活在那个有父母庇护的殷勤之家,在衣食住行上各种各种挑三拣四。工作上的曾洪易不仅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反而前怕狼后怕虎各种拖后腿。
由于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上级交代曾洪易建立根据地的任务迟迟不能展开。曾洪易没想过要自己解决问题,异想天开地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当时的上海老蒋当道,组织就算没有撤离,也不是曾洪易想找就能够找到的。
曾洪易此行一无所获,无奈只好选择回家。然而身无分文的他,就连回家都成为了大一难题。就在曾洪易为了温饱问题而发愁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叫做王立生的人。王立生和曾洪易既是同学又是同乡,早些年也曾经入过党,后来为了利益当了叛徒。王立生对于曾洪易的救济,完全就是为了拉拢其投靠国军,曾洪易原本就是一个立场不坚定之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犹豫的他,在王立生三言两语的劝说之下,为了保全性命果断选择叛变。
曾洪易在招安所交代了一些组织的机密,写了一些抨击党组织的文章,向国民军表明了诚意就此安顿下来。这些内容全都是曾洪易叛变的证据,然而曾洪易本人并没有这样的认知,一直到被抓捕的时候,曾洪易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
曾洪易墙头草的举动,让他不受重视,所幻想的中高官厚禄并没有就此到来;只是勉强解决了住宿和温饱的问题。直到1937年我国爆发全面抗日战争,苏联作为我国的老大哥,为了支援我国派遣了志愿部队。语言成为了苏联士兵和我国国民沟通的最大障碍,就连衣食住行都成为了问题。
一直无所事事的曾洪易因为其在苏联留学的经历引起了关注,这才得到了重用,成功为了一名俄语翻译,为那些苏联士兵服务。曾洪易也因为在这一段内的表现,得到了在教育部里担当俄文编辑的机会。眼看着东山再起的机会已经到来,就在曾洪易以为前方的路都将是康庄大道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的美好生活再一次幻灭。
曾洪易被确诊了肺结核,对其仕途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之后他又过上了潦倒的生活。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失业的曾洪易就带着妻子一起回到了老家江西万安。曾洪易没有对乡亲们说出他的经历,只是随便找了一个借口。由于曾洪易一副书生打扮,穿衣风格看起来极其朴素,和妻子加在一起也只是简单的俩网兜的行李,乡亲都以为他是在外郁郁不得志才回乡谋生的人。
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万安县里没有人知道曾洪易的经历,很多人都已经不认识他了,也就没有人详细打听,倒是让曾洪易轻松的糊弄过去了。
之后我国爆发了解放战争,我国彻底陷入到了内战当中,曾洪易就对以往的事情闭口不谈,留在家乡谋求生路。曾洪易自认为满腹经纶,在事业发展上却总是抑郁不得志,在家乡的发展并不好。随着党组织在内战当中占据了优势,并且逐渐开始解放各大城市,老蒋的势力彻底被瓦解。
那些曾经和曾洪易一起共事过的人都得到了组织上的优待,曾洪易的内心愤懑不平。他开始将之前在党组织里工作的经历当做吹嘘的工具,有意无意的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是党员,当过红军。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下,曾洪易当过红军的消息很快就在整个万安县传开,曾洪易也因此受到了民众的尊敬,在当地得到了优待,还获得了接待部队、组织地方工作的机会。
“革命英雄”的光环让曾洪易获得了民众的信服,乡亲也都乐于配合曾洪易的工作安排,民众的工作生活得以正常展开。曾洪易仿佛又回到了生命的高光时刻,乡亲们的称赞再一次让其飘飘然,他非常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生活都有些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之前做过生命。在朋友的劝说之下,曾洪易主动向县领导报告了自己老红军的身份,要求领导给他安排一个体面的工作。
曾洪易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投靠老蒋的那段生活只要自己和家人不说就没有人知道。殊不知道当时的国家正在严查叛徒,曾洪易的名字正好在名单之内。县领导出于对曾洪易老红军身份的重视,将其上报给了上级领导。正好碰上党内下达寻找曾洪易的通知,曾洪易完全就是自投罗网。
在确定了曾洪易的身份后,县领导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根据上级的指示想办法引诱曾洪易自己上钩前往省委。县领导还没有正式下达通知,在家等待了几个月的曾洪易迟迟等不来消息,就自己送上门了。那个到外地教俄文的借口,曾洪易根本就没有怀疑过,他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省委还大言不惭的向省领导提出了恢复党籍安排工作的要求。
曾洪易没有等来梦寐以求的工作,反而等来了牢狱之灾。1950年2月,曾洪易和其他几名被抓捕的叛徒一起被押送到了北京。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曾洪易多次书写材料来交代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只是当时新政权刚刚成立不久,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再加上国内外展开的各种行动,以及来自于民众的声音,向曾洪易这样的叛徒全都受到从重处理。最终在1951年10月,曾洪易被判处了“死刑”。此时曾洪易的肺结核已经非常严重,行刑前他就在狱中病逝。
曾洪易沦落到如此下场,完全就是咎由自取,一念之差而已就让他从英雄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作为一位革命先驱,没有坚定的信念亦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不可能走到最后的。曾洪易的下场让人唏嘘,却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同情。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国家发展到如今这个无人敢欺负的地步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正是因为如此,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向曾洪易这样的墙头草究竟有多么的可恨。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