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苏01 一狱如井
# ——关押苏轼的监狱环境很好吗?
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苏轼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关入监狱。
这是苏轼人生的至暗时刻。
# 豳风图 明 谢时臣
以公历计算,入狱时,苏轼即将四十二岁,往后,他还有二十二年的阳寿。
这个节点真是奇妙,仿佛苍天给出的 黄金分割点 。
苏轼自嘉祐元年(1056)出蜀,一年后应试时,年仅二十岁。
弱冠之前的人生时光,苏轼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也是他在往后四十四年宦海谪涯中最频繁怀念乃至梦归的一段美好青春。
从嘉祐二年(1057)应试,算是苏轼正式进入官场,仕途的起步不可谓不顺,仁宗皇帝将这位青年才俊视为未来的宰相,文坛领袖欧阳修将他视为一代文宗接班人
风光,一时无两!
# 唐风图 南宋 马和之
二十二年,说长也长,说短,又实在是太短。
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这一天,曾经的荣光,被狱卒如牵鸡狗一般的狼狈所替代。
苏轼被推搡着、牵扯着、拉拽着、训斥着、辱骂着,关入了帝国最森严、级别最高的一座监狱——台狱。
_ (御史台设立之监狱,亦即中央监狱)_
规格最高的国家监狱,是不是设施与环境也是最好的呢?
当然不是。
_欢迎关注:无犀之谈_
在乌台诗案中,案卷文字的记载非常全面,但关于苏轼这段监狱岁月的生活场景介绍却并不太多。
首先,苏轼本人在脱狱之后,无论文章还是诗词中,都极少提及当年的监狱生活。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 人,总是下意识地喜欢回到他最得意的地方,哪怕苏轼,亦不能免俗。
所以我们理解,苏轼后来为什么要那么任性地向皇帝乞返杭州,却又为什么在余生文字中,极少讲述元丰二年秋冬的晦暗片段。
而关于这段日子,在其它的民间野史、官修正史中,也几乎没有特别翔实和靠谱的记录。
苏轼到底被关进了一座什么样的监狱呢?
一年后,苏轼在贬谪黄州路上,行至巴河口处时,老弟苏辙受诗案牵连,已被贬至筠州(今宜春市下辖高安市)为官,苏轼听说老弟的贬官之路正行至磁湖。
好近啊!兄弟二人,仅一水之隔,无奈咫尺,却成天涯。
就在巴河河边,苏轼给老弟写了一首 《晓至巴河口迎子由》 ,个中无奈,又怎是一个“迎”字可以说透呢?
今天,这首诗是我们了解苏轼本人当年监狱生活的仅存不多的样本之一,但因为出自当事人之笔,其失真率就可忽略不计。
苏轼告诉老弟,一年前自己所住的牢狱狭窄且阴暗,伸手就能碰到墙壁,抬头可以看到一个很小的天窗。牢房就像一个百尺深井。
去年御史府,举动触四壁。
幽幽百尺井,仰天无一席。
蜷缩在这逼仄的空间之内,苏轼可以听到隔壁的呼叫声,悔恨交加,想写首诗又实在不忍动笔,此情此景,悲从中来,眼泪把纸笔都弄湿了。
隔墙闻歌呼,自恨计之失。
留诗不忍写,苦泪渍纸笔。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 《重新认识苏东坡》是我自2021年1月1日开始的日更系列文章,每月讲述苏轼人生中的一段经历,或以地点为节,或以事件为节,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 苏学早已是显学,我不奢望有什么突破与新颖的贡献,但求让更多人可以了解、理解苏轼这样一具历千年而不朽的伟大灵魂,已经不枉自己在余生每日中,强迫自己挤出的这一些“苏写时间”了。
> 是为跋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