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因何易老,李广又为啥难封

上篇讲了冯唐的事情。今天再看看李广的故事。公元前166年,李广陪同汉文帝刘恒出去打猎。李广勇猛无比,总是冲在最前面,与猛兽交手格杀。文帝甚为欣赏,叹息道:“太可惜了,

上篇讲了冯唐的事情。今天再看看李广的故事。

公元前166年,李广陪同汉文帝刘恒出去打猎。

李广勇猛无比,总是冲在最前面,与猛兽交手格杀。文帝甚为欣赏,叹息道:“太可惜了,你没遇到好的时机!假如你在汉高祖时期,封个万户侯又算什么呢!”

文帝这一席话,叫人觉得李广没有被封为王侯,是因为流年不利、时运不佳;其实,对于“李广难封”这件事,后人可谓是众说纷纭。

后人对李广难封的评判,大抵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够”。

一是政治智商不够高。

前188年,刘恒病逝,他的嫡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景帝三年(前154),景帝采用了智囊人物的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

之后,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但仍没有平息暴乱。

景地于是命太尉周亚夫率领大军镇压,李广也在此次出征之列。

在昌邑城(今山东省巨野县城南昌邑村)下,李广奋勇当先杀入敌阵,一举夺取了叛军的军旗,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息暴乱后,窦婴、卫绾、栾布等都被加封为侯爵,独没有李广的份儿。

对于这件事,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究其原因,是因为李广在前线军中时,曾接受过梁王刘武授予他的将军印绶,这让汉景帝十分不满。

景帝和胞弟刘武的关系十分微妙。景帝自己有十几个儿子,而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却希望立梁王刘武为继承人,刘武对此也十分向往。

李广有此举动,不招景帝待见,也是情理之中!

二是军法军纪不够严。

李广领兵行军打仗时,章法不够严明。遇到水草好的地方就安营扎寨,军队驻扎期间“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也就是说,李广统率军队时不会使用严格的军纪,所以他的军队显得自由散漫,突然遇到敌军时,就会陷入被动包围的局面。

后人评价李广的战略战术,说“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前156年,汉景帝病逝,武帝刘彻继位。

武帝继位后,发动了对隔壁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33年,武帝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了一场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却因内部出了叛徒而失败。

前121年,武帝任命19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大军进攻河西(今河西走廊),以雪“马邑之战”之耻。结果,汉军完胜,武帝非常高兴,封霍去病“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同年夏天,武帝又派霍去病、张骞、公孙敖和李广兵分四路攻打匈奴,史称第二次河西之战。

这一次,因合骑侯公孙敖走错了路,未能按计划与霍去病军会合。

李广军进攻的是匈奴左贤王部的军队。李广率4千余骑先头部队先行出发,张骞所率主力却未按照预定时间出击,致使李广军北进数百里后,被左贤王军4万骑团团围住。

面对优势敌兵,李广沉着应战,先令其子李敢率数十骑贯穿敌阵,以示匈奴军易破,稳定住军心,然后将4千骑布成圆阵,外向应战,用弓矢与匈奴军对射。

激战2日,汉军死伤过半,匈奴死伤与汉军相当。

最后张骞终于率主力赶到,匈奴军见不能取胜,遂解围北去。

汉军回师后,张骞、公孙敖均以不能按期会合,叛处死罪,后以财物赎免,贬为庶人。李广则功过相当,未得封赏。

前119年,武帝又派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5万骑兵孤军深入漠北,在漠北茫茫原野和匈奴的主力部队展开战略大决战,以求一劳永逸。

年过花甲的李广,好不容易求得了对匈奴的这最后一战。

武帝觉得李广运气不好,年纪又过大,私下叮嘱大将军卫青,不让李广正面应敌。卫青于是派原本是前将军的李广去侧面围攻匈奴。

李广非常生气,没有告辞就率军出发。因为没有向导,半道迷了路。

这次战役,卫青没有战果,就将其归咎于李广迷路。卫青派长史迫令李广的人前去听候审问,李广自觉受辱,又不想怪罪于手下人,独自一人承揽责任,在军帐中拔剑自刎。

因为如此,有人又觉得李广的心胸不够宽。

李广自杀,还连累了儿子李敢。李敢认为是卫青故意刁难父亲,出于报复卫袭击卫青致其负伤。

卫青到底是元帅之才,不仅没有治李敢的罪,还替他掩盖;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可不管那一套,他在一次狩猎中直接射死了李敢,为舅舅报了仇。

不得不说,李广确实是个猛将!他射技无双,射出的箭百发百中。他在酒醉中射出的箭,能穿透石头,在受伤的情况下还能射杀猛虎。有一次,李广被匈奴俘虏,敌人将他拴在两匹马中间,让战马狂奔,试图将他拖拉而死。李广使了装死的障眼法骗过敌人,竟然翻身上马逃之夭夭。

但是,有后人说李广只是个人勇猛,并不适合大规模军事作战。他虽然带兵对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但没有一次大规模作战取胜的业绩。再者,和霍去病歼敌十一万、卫青歼敌五六万相比,李广的功劳也不足以封侯。

有人说,李广不善言辞,只知道埋头做事,不知道抬头表功。他跟大元帅卫青使性子,不愿意从侧翼进攻敌人,负气带兵,一不顺心就闹自杀,是他性格上的弱点。

也有人说,李广是被卫子夫的弟弟卫青陷害的。李广是一个人打十个匈奴,而卫青和霍去病却是十个人打一个匈奴,资源不一样。

李广率几十个骑兵,面对匈奴的几万士兵,竟然施展开“沙漠空城计”,并且安然脱险,可见他也是有胆有谋的。

不管怎样,李广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朝,勤勤恳恳拼杀了40余年,不仅没有封侯,还不得善终;受他影响,儿子李敢被杀,孙子李陵被逼叛逃投靠匈奴,满门被诛九族,李家后人自此再没有回汉朝,实在令人唏嘘!

李广生前对自己未能封侯一事也颇感疑惑,找到了星相学家王朔,向他询问道:“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好在李广生前才能出众、性格宽仁,又一直善待手下将士,所以在他死后,“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唐人王昌龄曾做诗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朝“四杰”之首的王勃也在《滕王阁序)中喟叹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历史总是留下众多谜团,任凭后人们绞尽脑汁去猜测!

纵观冯唐、李广的是是非非,不得不说:性格,是能够影响命运的;气度,是可以决定格局的!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因何易老,李广又为啥难封

【版权声明】大城生活网提醒您:请在浏览本文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于商家投稿和网络转载,如网站发布的有关的信息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0451 17252#qq。com,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删除处理。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